-
清桐城父宰相张英、张廷玉的祖茔地,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,名之“落凤窝”。张氏祖茔海拔为24米,墓地长18米,宽9.5米,面积为171平方米,大坟隆起,高达1.1米。高碑耸立出土高为1.07米,宽0.2米,厚0.04米.碑正中阴刻大字云:“明张氏四世妣慈寿胡太君之墓”,上款阴刻“陕西布政司参政孙淳立”,下款阴刻“保和殿大学士十世孙张廷玉重修”。张氏祖茔,背依雄山,形似凤凰;近旁两山相峙,状若凤翼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告春及轩系邑人左挺澄宅第(清末民初桐城文人,熟文谙史,曾参与翻印《桐城续修县志》。位于桐城古城公园路,与桐城文庙相连,建于九年(1920),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筑,分“轩”和“楼”两部分。桐城派陈列馆设置于此。“楼”为主体建筑,高7.4米,前进与后进,平行营建,各为五开间。前进楼每开间长5.7米,宽3.7米,面积为172.5平方米;后进楼每开间长6.7米,宽3.7米,面积191.25平方米。两进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三道岩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境内,面积约10平方公里, 景区内峰峦叠嶂,飞瀑流泉,丹霞炫彩,烟岚腾霄,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。分下岩、中岩、上岩三层。下岩一帘瀑布从空投下,飞珠泻玉,其声数百米可闻;中岩怪石嶙峋,飞泉喷射,化出一道长虹;上岩从岩头跌落,形成数迭瀑布,似雪帘披垂,洒珠如玉。岩上,春朝秋暮,云雾缭绕,阳光衍射,形成五彩绚烂的光环,谓之“神光”。瀑布壮观,风物秀美,令人乐而忘返。这里曾是刘邓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,位于桐城市文庙后院西庑内。该展览以黄梅戏塑造了严凤英,严凤英发展了黄梅戏为主题,共分五个部分。通过五百余幅照片,上百件实物、资料和音像,全面介绍严风英从唱草台戏走向黄梅戏大舞台的不平凡的艺术生涯,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严凤英在黄梅戏艺苑里的辉煌成就。小知识:严风英(1930--1968),桐城市罗岭镇(今安庆市宜秀区)人。从小牧牛放歌,拜老艺人严云高为师,漂泊卖艺。1953年她调到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讲学园,位于桐城市区北大街讲学园巷内,为明代理学大师方学渐设帐讲学旧址。方学渐(公元1600年前后在世),字达卿,号本庵。其长子大镇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理学家,曾孙方以智更是称颂古今的一代人杰。方学渐自幼聪颖,10岁能文。及大,潜心理学,阐明经义,后同诸名士游,学日精,名益高,以布衣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。讲学于桐川秋浦间,筑桐川会馆,从游者数百人。为人乐善好施,年七十五卒,学者私谥明善先生,祀“乡贤祠”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藻青山素有“江北小九华”之称,是安徽江以北著名的佛教圣地。位于我市孔城镇,距桐城市区18公里。四周桐梓山诸峰环抱,层峦叠嶂,其山孤峰突兀,挺拔峻峭,山色秀美,妙趣盎然;古“桐城八景”中“桐梓晴岚”一景便出于斯。山顶建筑鳞次栉比、亭台楼榭风格迥异;大雄宝殿、藏经阁、拜佛堂等大有可观。全山掩映在碧翠葱笼之中,远望孔城河,如白练横于山下,古有暮雪之誉。山中气候温和,阳光充足,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,登山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后乐亭位于桐城中学校园左侧,是一座四柱八角飞檐式亭阁建筑,左侧屹立着伟大的主义战土、无产阶级家、桐中老校友黄镇同志纪念碑,其铭文为安徽省级老干部、书法家张恺帆所书,匾额“后乐亭”系黄镇亲题。黄镇(1909--19),祖籍桐城(今属枞阳),为桐城中学-毕业生,后就读于上海美专、上海新华艺术大学。1931年参加,1932年加入中国0,历任红军兵团宣传、政委等要职,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投子山位于市区北约二公里,亦名凤凰山,盖因其山形若凤。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,故名投子山,山中有寺,即名投子寺。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(公元860-874年),是皖北著名的佛教禅院。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。现山中存有投子禅寺、德柏庵、赵州桥、接官亭、钟楼等建筑。地址:市区北约二公里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文和园位于龙眠乡双溪村,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。1755年,张廷玉寿终正寝,归葬于此。1995年起,安徽省和桐城市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对之进行全面修复,整个陵园分墓区和享堂两个部分。墓区庄严肃穆,气势恢宏。石狮、石虎、石羊、石马鳞次栉比,文俑、武俑、龟跃相对排列,石香炉、石供桌、石烛台陈列墓前,苍松、翠柏、银杏绿树成荫。享堂内陈有张廷玉座式绣像、香炉、供桌,两则悬有张英、张廷玉亲笔楹联。199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桐城派陈列馆位于公园路“告春及轩”内。该馆以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----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,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,纵线排列;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、文学交流、学术贡献为块面,横向展开,汇文物精粹、历史遗存、著作版本、学术研究于一炉。内容丰富,特色鲜明,深入浅出,融学术性、知识性、通俗性于一体,以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,进而弘扬桐城文化,建设现代文都。该馆是了解桐城、认知桐城派及研究古代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