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熊庄老屋位于余井镇田乐村熊庄组,始建于清乾隆末期,历代修葺,现存建筑主要由门厅、前厅、中厅与后厅组成,属清末架构。门厅与中轴线形成“曲尺”平面,坐西北朝东南,面阔11.7米,进深40米,占地面积207平方米。熊庄老屋构造特点除中厅、照壁颇有特色外,其它建筑风格趋附平淡,其形制改变较大。 在该建筑“三井四厅”中,中厅面积为大,约46平方米,五举架,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。厅内柱础坚实,鼓形,饰花草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石河区农会旧址位于水吼镇马潭村铁洼组,前身为王家祠堂,约建于清代同治年间,现为太原郡王氏子嗣祭祀、拜祖的活动之所;在历史上曾是有名的“红色”会馆之一:1930年,在中国党员梅竹松、胡绍瑗的带领下,潜山中国工农军、石河区“农会”在此策划了“梅寨暴-动”;1936年至1942年这期间,一些“抗日救亡”、“忧国爱民”的进步人士为培养爱国人才以讲习所的形式在这里创办过“潜山师范”、和“东南中学”。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天堂水文纪事砖刻位于水吼镇天堂村上坂组万家店屋内。万家店屋建于清咸丰年间,分前、中、后三进,属万、石两家合建;店屋因万家在前进开店铺而得名,后进为石家宅第。建筑南濒黄龛河,北抵公路,坐西北朝东南。 水文纪事砖刻是在中厅大门东墙面立二行楷书:“光绪八年五月五日洪水至此”、“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日洪水至此”,字体工整,从右至左排列。“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日洪水至此”为首行砖刻,宽0.7米,距地面高0.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永镇桥位于水吼镇横中村下屋组,横跨余家河南北两岸,以其历史悠久、结构稳固、造型美观而享有盛名。有关永镇桥的修缮事宜,在桥南头亭内的1通碑刻上有记载。永镇桥建在余家河出口处,犹如一扇门户,具有风水学里的“关锁”功能,以便留住吉气、财气。同时又集桥、亭、祠为一体,形成组内交通要道和活动场所,设计独特,选址得当,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。永镇桥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年(1840年)六月,相传出自湖北籍某工匠之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余海形老屋位于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。始建于清代早期,建筑平面布局明五暗七形制。座西朝东,青砖小瓦材质构成,白泥勾缝。门厅与中厅向左偏移。中厅至后厅呈一条中轴线。中厅、后厅两侧分别有洞门与两厢连接,门厅与中厅以封火墙相连,照壁有“履中蹈和”四字,并辅以专雕饰纹,梁柱木质圆润,斗拱疏朗。余海形老屋规模恢宏,气势轩昂。徽派建筑特征明显。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龙潭杨大屋位于龙潭乡龙潭村大屋组。老屋前址为苏家一位有钱财的绰号叫“苏百万”的人所有,明未因遭兵火烧毁被弃置,后由杨氏七世祖光宗公的第四个儿子杨大宾建于清代乾隆中期,占地4.07公顷,建筑面积约2007平方米,现有房屋103间,雅名“德荫居”。建筑平面坐南朝北,呈长方形,并沿袭着明清时期徽商人的“商家门不宜南向”的旧俗。按五行的说法:商属金,南方属火,火克金。 龙潭杨大屋体量之巨,是由许多小“口”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位于水吼镇和平村刘垅组的“和平修械所”是一座白墙灰瓦的民宅,屋主姓名王金节。据王氏所述:1947年5月地方武装组织为了配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作战,成立了以农会刘举义、政委贾××机械师廖××(山东人)、村长王玉池(岳西县人)、饷马员王玉山、陈月胜、另有两名铁匠技工人员组成的“修械所”,从岳西县衙前迁入此地,并借用王宅后厅与西厢房各1间,修造“湖北条子”达300余支。1947年11月,由于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占庄老屋位于余井镇田乐村占庄组。整座建筑初始于乾隆时期,兴建嘉庆年间,是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笃、大学士余法锟、候选县丞余云溪等人设计,募集能工巧匠营建而成。整个工程前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,才形成了今天这座宏大的建筑规模。余氏家族在此衍生近二百年,已逾十余代。旧时,因村内的田庄佃户大多姓“占”,故把此地称为“占庄”,老屋也就借用了地方的名讳而称之。屋内有间“绍荆堂”迄今仍发挥着耕读、名教、迎贤、尊仕、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江家老屋位于源潭镇源潭居委会金墩组,始建于明代未期,由济阳郡八世祖学升公、通清公、通淮公三兄弟出资营造。因历代修缮,整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明代特征,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旧构。建筑又在一进门厅处设“一”字型硬山顶照壁,看面墙磨砖,出水檐口下阴刻“柏�o流芳”四个大字。字体两端雕饰宝瓶插花图案。建筑平面为二井三进,坐北朝南,三个厅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。房屋采用抬梁穿斗式结构。中厅八柱落地,柱础有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位于龙潭乡万涧村毛屋组的齐云道院,为全真道观,据被嵌在院内前照壁上的碑文记载,该道院由明代道士陈大中始建,本地朱氏捐出山场和田地。但清乾隆46年(1781年)《潜山县志》则称:“齐云庵县北五十里皖公峰下,全真道人字肱子修烁于此,休邑金商建”。此“肱子”是否为“陈大中”的字号或道号,现无从考证。 建筑周围环境优美,四面环山,北面以天柱山东脉为祖山,左铺右弼为次峰,门前有青峰秀拱。1929年2月,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