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胡开文,字柱臣,号在丰,著名徽商,徽墨行家,“胡开文”墨业创始人,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,徽州绩溪县人。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,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。先于休宁、屯溪两处开设“胡开文墨店”,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,除休宁胡开文墨庄、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,先后在歙县、扬州、杭州、上海、汉口、长沙、九江、安庆、南京等地,或设分店,或开新店,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,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群山环绕的古冯村,古朴幽雅,自然景观优美,人文景观朴实,它充满灵性和神韵雄浑,讲求风水的徽人,在冯村的祖先中,更显出特别的重视和显著的特色。有“狮象把门、龟蛇守护”之称,狮的雄威,象的慈祥,龟的长寿,蛇的洁静,象征着古老冯村庶民的祈祷。村中有六景留人,即望君山、异峰尖、五龙洞、舍鸡石、七星赶月和云庄书院。古老冯村的昨天,有许多值得今人认真破译和研究的。村中一条长约三、四百米的槐溪,是冯村风面貌构建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太极湖村门楼砖雕堪称徽州之最,每一幅砖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宝,具有奇异变形的浪漫美。砖雕数量多,雕刻面积大,有20处之多,最大雕饰面积达4.2平方米;门罩形制丰富,有书卷式、城楼式、垂花柱式等;雕刻技法娴熟,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效果,雕刻技艺登峰造极;雕刻内容丰富,物象生动,构图疏密得当,主题突出;湖村砖雕门罩时跨300余年,是极为难得的文史资料。因此,太极湖村也誉称“中华门楼第一村”。具体位置:安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龙须山位于安徽绩溪登源河东岸,东连七姑山,有双峰,”主峰龙峰,海拔1048.6米,顶有龙池,四时不枯。次峰白沙峰,有龙台岩、石门、石梯、飞瀑诸景。明代陈章有诗泳曰:“大峰小峰如削铁,绝顶摩空更奇绝。道人何处架飞云,直上峰头看龙穴。西麓古有龙峰禅寺、古樵安,已毁。龙峰禅寺传为明代胡宗宪读书之处。山有龙须草,制作佳笺,古称龙须纸,南唐后主李珍爱有佳,储之于“澄心堂”,故龙须纸名噪天下倍价巴蜀,山因草而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石堪头村是绩溪县的一个古村落,“石堪头石堪,上床三步石堪。”一句民谣传神地勾画出古村落的地形地貌。整个村庄被云川溪分成两半,弯弯曲曲,形成一条别有情趣的水街。涧溪从村南至村北长2000余米,十余座建于明清的古桥似虹,横跨溪上。十四条古巷道狭窄幽深,辗转莫测,最窄处相向行人只能侧身而行。石堪头村的民居有半数以上是明清时期的建筑,安徽省环保局专家们赞誉“徽州古村落中的一颗明珠。”不少美术家来此写生作画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湖村古村落距皖南绩溪城东18公里处,是一个“狮象把门”、园林锁口的古村落。在这里,会祭有万丁之祠,奉先有千年之墓,宗佑有百年之谱。这里是徽杭古道的必经之路,村中仍保留着千年古树、宋代古墓、古桥、古亭,还有古居民、古门楼群、古祠堂等,村中有一条明代的水街,它巧妙地利用地势建造的古建筑群,依山而筑,逶迤伸展,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,它集徽州古村落之大全,故有专家称此为“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”。该村的西头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天门中开是鄣山大峡谷景区绝景之一,两侧高耸的花岗岩巨石,就像洞开的天门;天门中开,银河狂泻,山鸣谷应,声如天籁。这是鄣山大峡谷在洞开天门,放声歌唱,欢迎各位朋友的光临。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这里是峡谷中山与水结合最佳处。来自天池的峡谷之水,天生丽质,色彩斑斓,清澈透明。水色随流程而变,有的翠绿,绿得天真,有的碧蓝,蓝得深沉,有的玉白,清纯诱人,如诗、如画、如梦。她与峡谷中的万千奇石相映衬,相依托,编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这“小天门”景观是由一组字、画奇石组成的,大家仔细观看这中间的一块奇石,上面有3个白色的大字:“小天门”,其中“小”字没有下边一勾,像楷书;“天”字用的是狂草;而“门”字则是繁体字。这三个字当然不是人工书写上去的,而是石灰石质在花岗岩体生成过程中的随意却巧妙的夹杂,终于出现了“无心成字字惊人”的奇迹。旁边的笔、砚奇石属于“画石”奇观:一方砚台,漆黑光滑;一支毛笔,杆直毫长。它们祝愿各位从鄣山大峡谷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江南第一关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乡东部,海拔424米。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,清凉峰主要通道。关脚岩口亭,书“径通江浙”魏体大字。过江南第一桥,自西拾级登关,山势曾峻,怪石嵯峨,以磨盘石、天冠石、将军石、顺帆石最奇。高峰巨岩,南北夹峙,中隔涧壑,逍遥河水蜿蜒其间。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,筑成栈道,部分石条半悬空际。顶端一孔云天,即为关口。自岩脚至此,凡1400余级。初登者心悸目眩,扪壁缓行,不敢俯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
-
太平天国壁画绘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曹姓人的一个支祠内,这座名“九思堂”的曹氏支祠内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,据有关资料分析,“九思堂”竣工不久,就成为太平天国将士的宿营地。“九思堂”内的壁画就是当时太平天国将士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写照。这组壁画共有七壁,其中主要的是“攻城图”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有关资料表明,“攻城图”是太平天国将士攻克旌德的真实记录。是太平军战士宿营九思堂时的真实笔迹。除攻城图外,其他……[详细]
发布时间:2024-10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