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6年以前,上海属江苏省,由苏州管辖,人民常把它称作“浙江西路”。到了1936年,上海正式从江苏分离,成为一个的省级行政单位。最根本的原因,是上海的经济地位极其突出,同时地理位置也非常有利。
一、上海的地理位置
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,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。对面是日本九州岛的东海海域,南面则与杭州湾相连。这里是贸易与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,因此也有“上海”、“申城”等别称。关于“上海”名字的由来,历史上在吴淞江南岸有两条支流,一条叫“上海浦”,一条叫“下海浦”。由于地江入海口,长江的泥沙不断沉积,形成了三角洲地势,地势相对低平,便于港口与城市发展。
为什么会把这周边的城市纳入到“上海都市圈”之内?除了地理上的接近,最重要的是人们之间的亲和力。在这组城市里,居民交流频繁,讲的是同一类方言,生活习惯相近,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。有人甚至提出,与其把区域称作一个单纯的都市区,不如直接设一个新的省份来统管这片区域。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,被视作全球极具潜力的黄金地带,发展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。
不过也有观点想到两点关系:一方面,江苏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海的“母亲家”、重要依靠,上海应当回馈江苏的帮助与支持;另一方面,浙江是上海的好邻居,也是“上海人的外婆家”,上海也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浙江的发展。崇明岛,作为上海的一部分,也在这一区域的考虑之中。

桃宝旅游网
2025-10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