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桃宝旅游网。
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“山水人文 千年平定”全域文旅系列报道之五:“红”“绿”交织 绘出文旅融合路

“山水人文 千年平定”全域文旅系列报道之五:“红”“绿”交织 绘出文旅融合路

桃宝旅游网 2025-10-16
导读“山水人文 千年平定”全域文旅系列报道之五:“红”“绿”交织 绘出文旅融合路9月15号,如丝秋雨轻笼着太行山川。驾车沿315省道驶向娘子关,城市的轮廓逐渐模糊,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群山与蜿蜒的河流。一进入太行一号(岔口线)旅游公路,风景便像一幅长卷在眼前铺展。行走在娘子关——岔口沿线,一处小观景台在道路右侧逐渐显现,这就是官道梁观景台。这个观景台在群山怀抱之中,如同被群山轻轻托起。站在这里,入目是层层叠叠的苍翠,秋雨洗过的松柏更显青郁。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往上,翻过巍峨群山,一个更大的观景台豁然出现在

“山水人文 千年平定”

全域文旅系列报道之五:

“红”“绿”交织 绘出文旅融合路

9月15号,如丝秋雨轻笼着太行山川。驾车沿315省道驶向娘子关,城市的轮廓逐渐模糊,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群山与蜿蜒的河流。一进入太行一号(岔口线)旅游公路,风景便像一幅长卷在眼前铺展。

行走在娘子关——岔口沿线,一处小观景台在道路右侧逐渐显现,这就是官道梁观景台。这个观景台在群山怀抱之中,如同被群山轻轻托起。站在这里,入目是层层叠叠的苍翠,秋雨洗过的松柏更显青郁。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往上,翻过巍峨群山,一个更大的观景台豁然出现在眼前。站在观景台上,薄雾如纱环绕山间,近处山峦清晰可见,远方峰峦如淡墨勾勒,宛若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。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摄影爱好者正架着三脚架捕捉云雾流动的瞬间,他笑着说:“这一趟没白来,每一帧都是大片。”

驶入岔口地界,很快就到了山西与河北井陉交界处。在这里有一座不起眼却底蕴深厚的古桥——凉沟桥。这是一处融合自然与历史的免费景点,不仅有明代古桥和长城遗址,还有碧波荡漾的水库,夏季是避暑胜地,冬季则化身冰瀑仙境。若在寒冬来访,可见飞瀑凝滞,形成千姿百态的冰挂,有如水晶项链悬于山间,又似玉塔利剑,倒映寒光,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。从阳泉来自驾的秦昊天感叹:“没想到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还藏着这么美的建筑,而且还有山泉水,真是个野营的好地方。”

“高高山上红旗飘,俺的老师张瑾瑶。一盏油灯两眼窑,山沟沟里办学校”——这首民谣,把记者引向了红育口村。红育口村宁静朴素,村口矗立着红育口学校旧址,这里是“红色山乡教师”张瑾瑶奉献一生的地方。1952年,张瑾瑶从转业后,放弃了组织上让他去工厂工作的机会,自愿到条件艰苦的红育村,利用两眼破窑洞创办了红育口小学,开办了早班、午班、半日班和农民夜校,还为残疾儿童和无力上学的牧童办起了炕头班、山头班。他带领学生勤工俭学,解决了办学费用和学生学杂费,为山区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,多次被评为省、市先进工作者。19年,张瑾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。

走进张瑾瑶艰苦办学旧址、红育口学校纪念基地,外墙悬挂的“山西省德育基地”“阳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等牌匾,耳边也似乎传来了朗朗书声。逐一参观十间展览室与三十七间复原教室,泛黄的照片、磨损的备课笔记、手工教具等实物,生动再现了张瑾瑶1952年放弃城市生活、扎根山区教育的峥嵘岁月。离开纪念馆,来到张瑾瑶故居,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内,低矮的土坯房、磨亮的木桌、锈迹斑斑的煤油灯,处处透着岁月的沉淀。

参观完纪念基地可别急着走,红育口村还隐藏着一个“甜蜜乐园”——山西乐蜂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乐蜂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阳泉市第一家集蜜蜂养殖技术咨询、推广服务、蜜蜂养殖、蜂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、蜂机具销售为一体的蜂业专业企业,也是阳泉市第一家办理蜂产品SC认证、富硒农产品认证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、绿色食品认证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企业。同时,它还是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会员单位,长期与中国养蜂学会、中科院蜜蜂研究所、山西农大等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意向。平日,常有游客慕名来到这里,走进蜂场体验现摇蜂蜜、参观富硒蜜生产流程。“我们都是冲着‘富硒’两个字来的,”河北游客张强笑着说,“健康蜜,甜而不腻,还能带孩子看看真正的蜂箱。”蜂农们也尝到了“蜂旅融合”的甜头——蜂蜜好卖了,知名度高了,连周边农家乐都跟着热络起来。目前,全县养蜂户超200户,蜂群数破万箱,其中不少是残疾人户和困难村民。仅岔口乡,蜂农就有35户,蜂群3000多箱。“‘乐蜂园’从引种、防病、管理到销售,提供一条龙服务。有他们当靠山,我们放心、开心。”红育口村蜂农高堂孩感慨道。

蜂飞人忙,甜蜜四溢。这座曾经安静的山乡,正因为一群蜂、一罐蜜、一条富硒之路,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。

在红育口村、大前村和红岩岭村三村交界处,一幢小二楼上的“岔口乡党建温馨小屋”几个大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原来,随着“太行一号”旅游公路向岔口方向延伸,越来越多的游客沿“太行一号”旅游公路前来岔口观光游玩。而“太行一号”旅游路娘子关——岔口路段,虽然风景壮丽,但目前沿途饭店较少,可为游客提供休憩、饮水、手机充电、医疗卫生应急保障的服务驿站却没有,这无疑使游客对岔口的旅游体验好感度大打折扣。为切实解决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岔口乡高度重视,广泛征求意见建议,集思广益,很快,岔口乡首个“党建温馨小屋”在红育口村、大前村和红岩岭村三村交界处的一幢小二楼上建起来了。“太行一号”娘子关——岔口旅游路段,有许多自驾和骑摩托车、自行车的游客,还有一些工地施工人员,游玩或施工时,磕磕碰碰在所难免,天热时也免不了中暑上火。当他们看到路边设立的“党建温馨小屋”的牌子,时常会主动上门寻求帮助。仅是红育口村村医王文庆,便接待服务了十多名游客。他说:“我是志愿服务队队员,又是村医,扶危济困,责无旁贷。所以值班时,不论正休息还是正吃饭,只要有需要,我都随叫随到,及时出手,尽力救治,热心帮助。”就这样,岔口乡“党建温馨小屋”真正成了村民、游客的“解忧小屋”。

红岩岭溶洞

继续西行,便是红岩岭风景区。红岩岭以“太行第一洞”玉皇洞为核心景观。洞长六百余米,面积近八千平方米,内部钟乳石、石笋千姿百态,在彩灯的折射下,奇石林立,五光十色,令人眼花缭乱。洞内四周钟乳倒悬,石笋擎天,宫廷楼阁,造势奇特,千姿百态,让人目不暇接。

除玉皇洞外,景区还建有悬空玻璃栈道,行走其上,仿佛凌空踏云,惊险又刺激。深秋时节,更有满山红叶层林尽染,如霞似火,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写生团队。逛累了景点,到山脚下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河捞面,旅途的疲惫仿佛都被这一碗美食抚平了。当夜幕降临,还可以入住红岩岭3号院民宿,与家人一起享受悠然时光,感受山居宁静。

倘若金秋来访,还不可错过西头岭村的千亩富硒土豆基地。秋收时节,田间地头尽是忙碌身影,一颗颗饱满的土豆破土而出,很快被送往加工车间,成为富硒土豆粉、土豆干等特色产品。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挖土豆、尝鲜食,农业观光真正变成了可参与、可品尝的旅游内容。

一路走来,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岔口沿线不仅集自然风光、红色教育、农业产业于一体,更通过党建服务、文旅融合实现了从“景点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的跨越。山还是那些山,人还是那些人,但因一条路、一罐蜜、一颗土豆、一份服务的加持,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。此行终有尽,而太行的秋韵长存。或许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,而在每一次驻足时与历史、自然、人情的共鸣。只待下一次重逢,再赴一场太行山间的四季之约。(李鑫琦 陈光新)

来源平定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

Copyright © 2019- 92taobao.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-11

违法及侵权请联系:TEL:199 18 7713 E-MAIL:2724546146@qq.com

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